Wednesday, January 30, 2008

文昌帝君陰騭文

文昌帝君陰騭文

帝 君曰。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。未嘗虐民酷吏。救人之難。濟人之急。憫人之孤。容人之過。廣行陰騭。上格蒼穹。人能如我存心。天必錫汝以福。於是訓於人曰。 昔于公治獄。大興駟馬之門。竇氏濟人。高折五枝之桂。救蟻中狀元之選。埋蛇享宰相之榮。欲廣福田。須憑心地。行時時之方便。作種種之陰功。利物利人。修善 修福。正直代天行化。慈祥為國救民。忠主孝親。敬兄信友。或奉真朝斗。或拜佛念經。報答四恩。廣行三教。濟急如濟涸轍之魚。救危如救密羅之雀。矜弧恤寡。 敬老憐貧。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。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。家富提攜親戚。歲饑賑濟鄰朋。斗稱須要公平。不可輕出重入。奴婢待之寬恕。豈宜備責苛求。印造經文。 創修寺院。捨藥材以拯疾苦。施茶水以解渴煩。或買物而放生。或持齋而戒殺。舉步常看蟲蟻。禁火莫燒山林。點夜燈以照人行。造河船以濟人渡。勿登山而網禽 鳥。勿臨水而毒魚蝦。勿宰耕牛。勿棄字紙。勿謀人之財產。勿妒人之技能。勿淫人之妻女。勿唆人之爭訟。勿壞人之名利。勿破人之婚姻。勿因私讎。使人兄弟不 和。勿因小利。使人父子不睦。勿倚權勢而辱善良。勿恃富豪而欺窮困。善人則親近之。助德行於身心。惡人則遠避之。杜災秧於眉睫。常須隱惡揚善。不可口是心 非。剪礙道之荊榛。除當途之瓦石。修數百年崎嶇之路。造千萬人來往之橋。垂訓以格人非。捐貲以成人美。作事須循天理。出言要順人心。見先哲於羹牆。慎獨知 於衾影。諸惡莫作。眾善奉行。永無惡曜加臨。常有吉神擁護。近報則在自己。遠報則在兒孫。百福駢臻。千祥雲集。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。

Wednesday, December 26, 2007

孝養父母之志 - 孟子, 班彪/班固/班昭

孝養父母之志 (Source)

我們聽說過孟子母親教子的故事—孟母三遷。孟 母不辭辛苦,三次搬家,從墳場附近,遷到市場附近,再搬遷到學校(私塾學堂)附近,使孟子從小受讀書人的影響,熱愛學習。有一次,孟子逃學回家,孟母「斷 機杼教子」,把織了一半的布匹剪斷,孟子看了嚇一跳。孟母以此告誡兒子,你中斷學習,就如我剪斷這未織完的布匹一樣,是一事無成的。從此,孟子發憤讀書, 繼承孔子的儒學,而成為亞聖(孔子是至聖)。孟母有志培養兒子成為出色的人,而孟子不負母親的栽培,果然光宗耀祖,大孝顯親,這是養父母之志。現代的父 母,也都是望子成龍,希望我們做子女的拿出孟子那種發憤精神,成為對社會、對人類有貢獻的人,以養父母之志。

再舉一個例子。中國記載歷史的名著,有《史 記》和《漢書》等。《史記》是由司馬遷寫的,由黃帝時代開始,一直寫到漢朝。《漢書》記載了自漢高祖開始至王莽篡位的這一段兩百二十九年的歷史。《漢書》 的作者是班固。但實際上《漢書》是班固父子,以及班固的妹妹,兩代三個人完成的。班固的父親叫班彪,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,他讀了《史記》很讚嘆太史公司馬 遷寫出這樣優秀的作品,使中國的歷史得以流傳。可惜《史記》只記到漢武帝時期,於是班彪下決心要把歷史繼續寫下去。他開始收集有關資料,經過相當的努力, 終於開始寫作了。可惜他的壽命不長,只活到五十二歲,還沒有寫完就去世了。班彪的兒子班固,從小受父親熏陶,學識也很淵博,父親去世後,他整理父親的遺 物,發心要繼承父親遺志,把《漢書》寫完,完成父親的事業。班固雖經歷種種挫折,仍不放棄這個志願,他不幸遭到朝廷小人的誣陷,而被判坐牢。在監獄裏,他 還堅持整理寫書,以後被皇帝釋放回家,繼續寫作。後來班固去世了,《漢書》還有少部分未寫完,班固的妹妹班昭,是一個很有學問的女子,又繼續哥哥的事業, 最後完成《漢書》。這不是孔子所說的「夫孝者,善繼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」嗎!

實際上,孝養父母之身,孝養父母之心,孝養父 母之志,三者是融合一體的。為印光大師所推薦的書《感應篇彙編》中有一個例子。古時候有一個孝子叫崔沔(音免),他母親雙目失明,他到處為母親求醫治療, 不惜傾家蕩產。他事奉母親三十年,總是那麼恭敬真誠。晚上,不脫帽子和外衣,以便聽到母親召喚就馬上提供服務。每當過年過節,或遇良辰美景,大家相聚時, 崔沔一定扶著母親赴宴,讓母親開心,和大家有說有笑,讓母親忘掉失明的痛苦。母親過世了,崔沔非常傷心,祭祀母親,發心為母親終身吃素。他做官,收入很豐 厚,慷慨地幫助他的哥哥、姐姐、侄子、外甥。崔沔說:「母親已經過世了,我沒有辦法表達對母親的孝心了,想到她老人家在生的時候,懸掛的就是哥哥、姐姐、 侄子、外甥這幾個人。所以我都要好好的厚待他們,這樣做或許可以安慰母親在天之靈啊!」後來,崔沔官做到中書侍郎,他的兒子佑甫,成為賢明的宰相。

崔沔,真是孝子啊!他的孝心裏已兼有孝養父母之身,孝養父母之心,孝養父母之志。

孝子要圓滿地實行孝道,必須自己不斷地學習聖 賢教誨,不僅提高自己的精神層次,還要幫助父母提高心志和智慧,才能使父母獲得圓滿的幸福。比如,孔子說老年之人戒之在得(貪),因為年老了,容易對財產 家業兒女貪戀執著,而導致內心不能開朗歡喜,這時孝子應該用古聖先賢的教誨開解父母:「家財萬貫,還不是一日三餐;宅舍無數,還不是夜眠六尺,應該把自己 的積蓄財物分出來做一些利國利民的事情,比如賑災、濟貧、助印善書、捐助醫藥及道德教育事業等等。」使父母從做慈善事業中滋養樂善好德之心。父母退休以後 一般都比較清閒,甚至感到寂寞或空虛,做兒女的應該積極引導父母學習聖賢教誨,或接受仁慈博愛的宗教教育,使精神有所寄託,獲得聖賢智慧的法樂。更進一 步,讓父母明了生死輪迴的真相,從而消除對死亡的恐懼,生起對來生歸宿的希望憧憬。在佛教裏,佛教導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其他宗教也有對來生歸宿的具體 說明。在父母去世的時候,孝子做好臨終關懷,守候在父母身邊,給父母安慰,用念佛、誦經,幫助他們往生極樂世界,則孝子的行為便圓滿了。

杭州東天目山上有一個「彌陀村」養老院,住著 幾十個老人,他們每天都生活在歡喜的法樂之中,每天凌晨便起床念佛聽經,發願往生極樂世界。心中充滿著對未來憧憬的老人,身上便有年輕人的活力。有一次我 到東天目山去,山上有一位九十二歲的孟老太太,精神矍鑠,頭腦靈敏,口齒清晰,我們上山參訪和她聊天,她出口成章,吟出「覺海虛空起,娑婆業浪流,若人登 彼岸,極樂有歸舟......」。她還幫助「彌陀村」的負責人策劃工作,是一個好參謀。她對生死沒有恐懼,喜歡做善事,每天歡歡喜喜地生活,是一個很有理想情操的老人。我們孝養父母,除了完成父母的志向以外,更應在提高父母的心志上孝養。

孝,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,是一切聖賢教育的核心,是做人的根本,是家庭幸福的源泉。「忠臣出孝子之門」,國家的棟梁,來自於孝子。弘揚孝道,是利國利世利民的事。

民國詩人徐志摩

民國年間的詩人徐志摩(1896 -1931),他的戀愛史和婚變比他的文學作品更轟動於世。徐志摩出身於浙江一家大富人家,留學英國,他的原配夫人叫張幼儀。張幼儀端莊善良,具有中國傳 統的婦女美德,尊重丈夫,孝敬公婆,賢淑穩重,善操持家務。婚後生了一個兒子,能相夫教子。徐志摩的父母疼愛自己的兒子和媳婦,又非常高興有了孫子。所以 父母在經濟上是不遺餘力地支持他們的。婚後,徐志摩出國留學。

1921年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,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學生叫林徽音,他一見鍾情,忘記了自己是已經為人之夫和為人之父了。徐志摩雖然很有才華,也很有錢,但是林徽音鑒於他已有家室,雖然和他交往頻繁,並沒有答應他的追求。

徐志摩回到家裏,開始對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開的嫌棄,說張幼儀是「鄉下土包子」,「我要離婚!」。張幼儀還是默默地為丈夫洗衣服、做飯伺候丈夫。當時張幼儀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國陪讀的。兩歲的兒子留在家鄉由爺爺奶奶照看。21歲的張幼儀已經又懷有身孕了,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說:「你去打胎。」張說:「打胎很危險啊,有人會因打胎而死掉的。」徐志摩卻冷漠地說:「做火車肇事還會死人的,難道你就不坐火車了嗎?」

更有甚者,幾天之後,徐志摩不聲不響地離家出 走了,可憐的年輕孕婦,在異國他鄉,舉目無親,語言又不通,她痛苦地想自殺,但是後來想起了《孝經》上的話「身體發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」 於是打斷了自殺的念頭,是孔老夫子的話救了她的命。她重新思考人生。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後,開始求救於在法國留學的二哥和在德國留學的七弟。兄弟們都向張 幼儀伸出了援助的手,勸她千萬不要打胎,生出了孩子,兄弟願收養。得到手足的幫助鼓勵,張幼儀在德國生了第二個兒子。後來徐志摩又來逼她離婚。他們在一個 朋友家裏見面,張幼儀說:「你要離婚,等稟告父母批准才辦。」徐志摩用狠硬的態度說「不行!我沒時間等!你一定要現在簽字!」張幼儀見他如此無情,對第二 個兒子的出生也毫不理會,知道無法挽回,被迫簽字離婚。

因為徐志摩的喜新厭舊和見異思遷,1922 年,一個美好的家庭就這樣破裂了。徐志摩離婚後,心花怒放,馬上去找林徽音。可是林徽音卻悄然回國了,不久與他人正式結婚了。徐志摩的追求變成了泡沫。有 人評述,時值芳年的林徽音為什麼沒有嫁給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呢?因為林徽音憑直觀的感覺,覺得這個詩人的熱情不足以信賴。

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,常與朋友王賡相聚。王 賡的妻子陸小曼,是一個漂亮的才女,愛好藝術,擅長詩、書、琴、畫。不久王賡調往哈爾濱工作,陸小曼留戀北京,沒有與丈夫同去。在這段時間裏,徐志摩與陸 小曼接觸的機會更多了。徐志摩開始追求陸小曼了。當時北京的知識界,對這兩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讚譽的,但因為他們兩個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禮度的範圍,徐 志摩是在迷戀一個有丈夫的女子,所以社會上的流言蜚語就多起來了。本來這時懸崖勒馬還來得及,但是色迷心竅,徐志摩沒有回頭,最後的結局就是陸小曼離婚 了,另一個家庭破裂了。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了。這件事成為當時轟動京城的新聞。陸小曼的父母不高興,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氣,他們中止了對徐志摩的經濟供給, 並且根本不見這個新媳婦。正如《弟子規》所說的:「德有傷,貽親羞」。徐志摩的老師梁啟超在他與陸小曼結婚時,訓斥他說:「徐志摩,你這個人性情浮躁,所 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;你這個人用情不專,以致離婚再娶……以後務要痛改前非,重新做人。」

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後,住在上海,慢慢地感到 了生活的壓力,經濟拮据。陸小曼生活散漫奢侈,不做事情,家中顧傭人。公公婆婆堅持不見她,她的自尊心受壓抑,生了病,而徐志摩呢,要東奔西跑去兼課賺 錢,來往於上海北京之間。徐志摩在北京大學上課,希望陸小曼從上海搬到北京來。可是陸小曼迷戀上海的生活,不肯去,喜歡打牌、跳舞、看戲特別是吃上鴉片膏 和戲子們打的火熱。徐志摩對此非常不滿,夫妻經常吵架。1931年11月,徐志摩聽說他過去追求過的林徽音將於19日在北京舉行演講會。他興奮地搭機趕往北京去捧場,結果這次飛機失事,這位才子結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,死時才35歲。

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糟粕部分,隨著自己的 感覺走,不顧道德。雖然他做到了「我要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子」,但是他並沒有幸福。後人著述《小腳與西服──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》(作者張邦梅)曾 評論:「徐志摩一味西化,把固有道德拋諸腦後,對待共同生活五、六年的結髮妻子,一點恩情也沒有;他忘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訓,竟然與友人之妻陸小曼談戀 愛,一手摧毀自己的家庭,又造成另一個家庭破碎,更傷透了父母的心。」

《弟子規》中說:「不力行,但學文,長浮華,成何人。」徐志摩不正是這種人嗎?徐志摩雖然會寫詩作文,但對愛情婚姻輕率的行為,違背了人倫道德,可以說對父母不孝,對子女不慈,對妻子不忠貞,對朋友無信義,並且他身為人師帶壞風氣,所以他的結局是不幸的。

與之相反,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,被丈夫遺棄以 後,重新生活,入德國學校學習,專攻幼稚教育,五年後學成回國。上海一家女子銀行聘她做總裁,並且她還經營了一間服裝公司,均大獲成功。她在百忙中還請了 一位國學老師,給自己講解孔孟之道,每天一小時從不間斷。她有留學的新學識,又攝取中華文化的精華,不忘中國傳統的美德,離婚後自己撫育兒子長大成人,仍 然孝敬徐家二老,做為乾女兒照顧二老,為他們送終。徐志摩罹難後,張幼儀每月還寄錢幫助陸小曼。臺灣版的《徐志摩全集》是在她的策劃下編輯的。她享年89歲。我們看到張幼儀敬老愛幼,她寬恕了徐志摩,還出版了他的文集,接濟他的遺孀,而且經濟富厚,事業興隆,兒孫孝順。她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稱讚,她是幸福的。 (Source)

Thursday, December 13, 2007

轉禍為福的方法

明朝的呂青,平日喜好談論淫穢之事,和偷看婦 女;他到了卅歲的時候,家裡貧窮到了極點,兩個兒子相繼的死去;有一天,呂青忽然暴斃,見到了祖父很生氣的對他說:「我們家兩代積善,你命中該發巨萬的財 富,沒想到你心愛美色,口眼都在造孽,福報都快要折盡了;我恐怕你會真的去犯邪淫的惡事,那麼我們呂家的後嗣,就沒有指望了;所以我才哀求懇請冥王,把你 拘到陰曹地府來看一看,你便會知道利害了啊!」呂青說:「聽說奸淫別人的妻女,會得到絕嗣的報應,事實上我也很害怕會得到這個報應,所以我未曾犯過啊!」 旁邊一位冥官說道:「豈只是絕嗣而已啊!」如果是女子主動來勾引,而自己就順水推舟不推辭;這個罪孽,就是只有絕嗣的報應;若是自己引誘逼迫人家,以及屢 屢再犯的人;破害別人的倫常,使人家墮胎殺子殺丈夫,這些都是何等的大罪,豈只是絕嗣而已呢?對於邪淫的罪惡,在陽世間的法律處分太寬,但是陰間的法律卻 是最嚴;凡是人一動了邪淫的慾念,三尸神就會自首,灶君和城隍,就會據實的申奏;如果祂們隱匿或是漏掉,便是大過啊!你試看今天的發落,便知道了。過了一 會兒,鬼卒們就帶了許多犯過邪淫罪惡的犯人來到殿前,他們都帶著枷鎖跪在地上,冥王厲聲的吩咐道:「某人變乞丐瘋啞,某人變娼妓眼瞎,某人兩世為牛,某人 十世為豬。」冥王吩咐完畢,鬼卒就押他們出去投胎。呂青看了嚇得毛骨悚然;冥官說:「還有比這個更嚴重的呢!你千萬不要貪圖片刻的歡情,失去了人身;應該 要避色如同避箭一般,而且要刻印文章勸世啊!」沒一會兒,冥王就把呂青放回陽間;呂青就刻印遊冥錄一萬張,以警惕世人,而且盡力的行善;到了四十歲的時 候,連續生了兩個兒子,而且家財萬貫,非常的富有;呂青於是就決定避絕塵緣,往南海修道去了。這是呂青的同鄉蔡菁,為他所作的記。


以上所述的兩個公案,都是懺悔邪淫所獲得的善報,作為已經失足過的人,堅定他們的悔過之心,這也是轉禍為福的方法啊!唉!淫,這個孽,不是用筆和言語 就能夠寫盡說盡的啊!惟有每天盼望:無論是聰明的人,還是愚笨的人;未曾犯過的人,或是已經犯過的人;各自的深思反省,及早發現自己的天良,也就可以了 啊!

水滸傳施耐庵 + 西廂記王實甫

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,在書中寫了許多助長邪淫、偷盜和殺生的情節,極盡的誨盜誨淫;結果施耐庵的兒子、孫子、曾孫,生下來全都是啞巴。

西廂記的作者王實 甫,善於描寫男女偷情私會的情形,導致許多人看了西廂記,就起了邪思淫念;結果書還沒有寫完成,王實甫自己就已經無法克制,嚼舌而死了。

明朝正德年間,有位讀書人,名叫趙永貞,他在少年的時候,曾經遇到一位異人告訴他說:「你二十三歲的時候,必定會考中功名。」等到他廿三歲那年參加鄉試, 文章寫得極好,主考官早已經決定選中他的文章好幾天了;不料到了後場的考試,他卻是連連的失誤,結果沒有考中。趙永貞的心中,感到非常的難過;因此就向文 昌帝君祈求託夢,告訴他不中的原因;文昌帝君就說:「你原本可以考中今年的鄉試,但是因為你近來調戲你家的婢女,引誘鄰居的女兒,雖然都沒有成真;然而你 的起心顛倒,意淫纏綿不斷,心地日益的轉暗;所以你命中原有的功名,因此而被消除了。」永貞聽了帝君的解說,痛哭流涕,發誓並決心改過,大做善事;於是就 刻印戒淫的善書,以警醒世人;結果在下次的鄉試中,永貞果然考中了解元,做官做到了藩憲。

唐朝名相狄仁傑

狄仁傑年青時,生得面如冠玉,眉清目秀,相貌英偉。 赴 京應考途中投宿旅店,夜靜燈下讀書,突然一位美艷少婦來到他房裏,原來是旅店主人的媳婦,結婚不久,丈夫去世,日間見狄仁傑俊秀非凡,春心澎湃難以克制, 候至晚間以借火為由向狄仁傑挑情,不料狄仁傑雖然知道她的來意,卻絲毫不動心,而且友善地說:『見你如此艷麗動人,使我回憶起老和 尚的話。 赴 京應考途中投宿旅店,夜靜燈下讀書,突然一位美艷少婦來到他房裏,原來是旅店主人的媳婦,結婚不久,丈夫去世,日間見狄仁傑俊秀非凡,春心澎湃難以克制, 候至晚間以藉火為由向狄仁傑挑情,不料狄仁傑雖然知道她的來意,卻絲毫不動心,而且友善地說:『見你如此艷麗動人,使我回憶起老和尚的話。 』少婦好奇地追問是甚麼話,狄仁傑借機開導她說:『赴京前在寺中寄居讀書,寺中老和尚見我相貌,曾經警戒我說:「你相貌堂堂,將來必定顯貴聞達,但是須要謹記,千萬不可貪色犯淫,前程盡毀。」 』少婦好奇地追問是甚麼話,狄仁傑借機開導她說:『赴京前在寺中寄居讀書,寺中老和尚見我相貌,曾經警戒我說:「你相貌堂堂,將來必定顯貴聞達,但是須要謹記,千萬不可貪色犯淫,前程盡毀。」

我 說:「艷女美色,是人人皆喜愛,如何能夠遏止這種慾念呢?」老和尚教導我說:「當你見到美貌艷姿,淫念衝動之時,如果將美女想像為吸血的狐狸精、毒蛇鬼 怪;將她秀麗的面貌想像作害了大病既黃且瘦,猶如鬼臉一般;將迷媚的粉脂,想像作人臨死的時候,面目青黑,七孔抽搐那樣的醜惡難看;將誘惑人的窈窕豐姿, 想像作感染梅毒潰爛,那惡臭的濃血,引來了無數的蒼蠅,令人掩鼻疾走;一旦與她交合,不僅被吸取精血,精氣枯竭,且百病交侵,受盡病魔折磨。 我 說:「艷女美色,是人人皆喜愛,如何能夠遏止這種慾念呢?」老和尚教導我說:「當你見到美貌艷姿,淫念衝動之時,如果將美女想像為吸血的狐狸精、毒蛇鬼 怪;將她秀麗的面貌想像作害了大病既黃且瘦,猶如鬼臉一般;將迷媚的粉脂,想像作人臨死的時候,面目青黑,七孔抽搐那樣的醜惡難看;將誘惑人的窈窕豐姿, 想像作感染梅毒潰爛,那惡臭的濃血,引來了無數的蒼蠅,令人掩鼻疾走;一旦與她交合,不僅被吸取精血,精氣枯竭,且百病交侵,受盡病魔折磨。

倘 若能這樣設想,淫念慾火就會靜止得如清涼的寒冰了。 倘若能這樣設想,淫念慾火就會靜止得如清涼的寒冰了。 」老和尚的教誨,我一直謹記於心。 」老和尚的教誨,我一直謹記於心。 所以剛才初見你那撩人動情的豐姿艷容,正當慾火冒升之時,老和尚的話立刻在耳邊響起來,熾熱的慾火即刻下降。 所以剛才初見你那撩人動情的豐姿艷容,正當慾火冒升之時,老和尚的話立刻在耳邊響起來,熾熱的慾火即刻下降。 你能夠勵志守節,乃難能可貴,切勿因一時的衝動,而敗壞你的名節,況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,下有年幼的兒子,都需要 你一人承擔照顧,如果與我通姦,隨我而去,公婆、幼子將頓失依靠。 你能夠勵志守節,乃難能可貴,切勿因一時的衝動,而敗壞你的名節,況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,下有年幼的兒子,都需要你一人承擔照顧,如果與我通姦,隨我而去,公婆、幼子將頓失依靠。

古 代婦人守節美德為世人稱頌,例如韓久英,因恐怕遭色賊姦淫,而持刀割去自己的鼻子;又如高仲舉的夫人逢淫賊,用鏡柄刺雙目,毀容以保貞。 古代婦人守節美德為世人稱頌,例如韓久英,因恐怕遭色賊姦淫,而持刀割去自己的鼻子;又如高仲舉的夫人逢淫賊,用鏡柄刺雙目,毀容以保貞。 還有其他許多節婦為保貞節,有的投井,有的以熱油燙面毀容,以種種方法確保潔白身軀。 還有其他許多節婦為保貞節,有的投井,有的以熱油燙面毀容,以種種方法確保潔白身軀。 』少婦聽了狄仁傑這番話之後,感動得流淚滿面,拜謝說:『感謝恩公大德,不但保全我的 貞節,又教我遏慾的方法,從今以後,一定心如止水,冰清玉潔,堅守婦節,以報恩公今日教誨。 』少婦聽了狄仁傑這番話之後,感動得流淚滿面,拜謝說:『感謝恩公大德,不但保全我的貞節,又教我遏慾的方法,從今以後,一定心如止水,冰清玉潔,堅守婦節,以報恩公今日教誨。 』然後再三拜謝而別。 』然後再三拜謝而別。

狄仁傑為此事,作詩曰: 狄仁傑為此事,作詩曰:

美色人間至樂春,我淫人婦婦淫人 美色人間至樂春,我淫人婦婦淫人
色心狂盛思亡婦,遍體蛆攢滅色心 色心狂盛思亡婦,遍體蛆攢滅色心

後來這位少婦,堅守婦節,而顯名鄰里,為人稱頌。 後來這位少婦,堅守婦節,而顯名鄰裡,為人稱頌。

狄仁傑赴京應考,高中狀元,官至宰相,輔助唐朝安邦定國,愛民如子,處處毀淫書,提倡倫理道德,成為歷史上著名宰相,留芳萬世。 狄仁傑赴京應考,高中狀元,官至宰相,輔助唐朝安邦定國,愛民如子,處處毀淫書,提倡倫理道德,成為歷史上著名宰相,留芳萬世。

後人有詩盛讚狄仁傑: 後人有詩盛讚狄仁傑:

己身守志避邪緣,尚勉孀姬節要堅; 己身守志避邪緣,尚勉孀姬節要堅;
切戒一時雲雨娛,名留萬載感蒼天。 切戒一時雲雨娛,名留萬載感蒼天。

三國名將趙子龍

趙子龍,三國時代劉備部下大將軍。 趙子龍,三國時代劉備部下大將軍。 在進取四川之時,奉命攻打桂陽城,守將趙範戰敗,獻城投降,趙範仰慕趙子龍英勇超群,又是同宗,要求結拜為兄弟。 在進取四川之時,奉命攻打桂陽城,守將趙範戰敗,獻城投降,趙範仰慕趙子龍英勇超群,又是同宗,要求結拜為兄弟。 結義當日,趙範備酒席慶賀,酒至半醉,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婦,為趙子龍斟酒,趙子龍問她是何人? 結義當日,趙範備酒席慶賀,酒至半醉,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婦,為趙子龍斟酒,趙子龍問她是何人? 趙範答道:『她是家嫂樊氏,家兄剛去世不久,又沒有兒子,常勸 她改嫁,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。 趙範答道:『她是家嫂樊氏,家兄剛去世不久,又沒有兒子,常勸她改嫁,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。 而且聲言,必須如將軍這般相貌堂堂,名震四海的人,才願意下嫁。 而且聲言,必須如將軍這般相貌堂堂,名震四海的人,才願意下嫁。 今天適逢將軍,真是天緣巧合,若是將軍不嫌棄,家嫂願意終生奉侍將軍』。 今天適逢將軍,真是天緣巧合,若是將軍不嫌棄,家嫂願意終生奉侍將軍』。

趙子龍聽了大聲嚴厲斥責趙範說:『你我既然已經結義為兄弟,你嫂即是我嫂,怎麼可以如此亂倫,不仁不義...... 趙子龍聽了大聲嚴厲斥責趙範說:『你我既然已經結義為兄弟,你嫂即是我嫂,怎麼可以如此亂倫,不仁不義...... 』趙範被趙子龍嚴詞義正一番話,說得羞愧無地自容,趙子龍憤憤離席而去,其凜凜正氣,備受世人敬佩。 』趙範被趙子龍嚴詞義正一番話,說得羞愧無地自容,趙子龍憤憤離席而去,其凜凜正氣,備受世人敬佩。

趙子龍助劉備攻取四川,屢建奇功,建立蜀國後,被封為五虎將之一,英名蓋世。 趙子龍助劉備攻取四川,屢建奇功,建立蜀國後,被封為五虎將之一,英名蓋世。

後人作詩讚趙雲: 後人作詩讚趙雲:

雖非認義哥哥,也倣著關公秉燭。 雖非認義哥哥,也倣著關公秉燭。
不學多情叔叔,羞殺他曹植佔甄。 不學多情叔叔,羞殺他曹植佔甄。